阳新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:费丽君
人物档案:姓名:费丽君 性别:女 出生:1970年1月 项目:阳新采茶戏 荣誉:国家一级演员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,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、湖北省领军人才、荆楚楷模
14岁时,一次偶然的陪考让费丽君与阳新采茶戏结缘,从此一心扎在花旦、青衣的表演上。历经三十来个春秋,她在舞台上下“摸爬滚打”,最终成为国家一级演员、国家非遗阳新采茶戏的领军人物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费丽君亲历了阳新采茶戏发展生存道路上的曲折和坎坷,面对现代文化娱乐的冲击,她选择坚守和传承,以清丽秀美的形象和精湛卓越的戏曲演艺才能,为人民群众奉献了30余部精品力作。她还积极组织对外文艺交流,破解地方传统戏曲后继乏人的困境,在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阳新采茶戏的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。
偶然陪考开启戏曲人生
费丽君自幼是个小戏迷,5岁那年,村里放映露天电影《花为媒》,她每场都端坐在最前排的大石头上,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,回家给父母表演,家人惊讶她有天分,小小年纪居然学得有模有样。
7岁时,爱唱爱跳的费丽君听说阳新县采茶剧团去了隔壁村,便跑了六七里路赶去看戏,趴在舞台上看不够,又悄悄到后台去瞄。有位演员老师问她:“你喜欢看戏吗?”她点点头。“长大来跟我们学戏好吗?”“好!”她回答响亮。这番对话在七年后成为现实。
1984年夏天,剧团到太子乡招生。14岁的费丽君陪同学去面试。长相甜美出众的她立刻吸引了招生老师的注意,“你为啥不来考试呀?你来唱一段试试?”
落落大方的费丽君走到主考老师们面前,唱了一段黄梅调《天女散花》,让众人喜出望外,“这丫头形象好,身材好,嗓音有磁性!”
这次偶然的陪考改变了费丽君的命运。9月,她收到阳新县采茶剧团的录取通知书,由此开启了新的人生。
费丽君回忆,她去了剧团才发现,练功房条件特别简陋,练功的苦也并非同龄人能承受。奶奶曾因心疼她,强行把她领回家,可她太热爱唱戏了,第二天又偷偷跑回剧团。上世纪90年代,采茶戏受流行音乐的冲击一度没落,剧团连续三年每月只发30元工资,演员们纷纷另谋出路。
一天,费丽君听到三位老师私下商量,“这丫头有潜力,是块好料子,未来或许要靠她支撑剧团,我们每个月各出5块钱补贴她,一定要留住她。”当收到三位老师凑给她的15元生活费时,她暗暗发誓:要一辈子留在剧团好好唱戏。“他们叫李家高、俞畅识、向东桂。”念出三位恩师的名字,费丽君落泪了。三位老师带她苦练内功,为她写戏本、作曲,为她争取主角,以戏促功。1995年,25岁的费丽君凭借现代戏《山中一片云》在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中获“优秀演员奖”,且一举成名。
多年来,费丽君在潜心追求戏曲艺术的道路上,屡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。2008年,她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戏剧“牡丹花”奖。2011年,她主演的《绣出幸福吉祥来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。2018年,她主抓的大型红色题材《龙港秋夜》赴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、首届全国采茶戏汇演、湖北省艺术节比赛等,该剧荣获湖北省第十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屈原文艺奖。
破解传承后继乏人之困
2011年,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的费丽君对自己说,“除了继续为群众奉献优秀作品,我的肩头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使命——让阳新采茶戏薪火相传,后继有人。”
2012年,她被评为阳新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,同年,担任阳新采茶戏剧院院长、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,肩负起传承和发展阳新采茶戏的重任。
任职十年来,费丽君牵头办了几件大事:将老剧团迁址新建,如今,位于莲花湖公园园博园景区内的阳新采茶戏剧院已成为阳新一景;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单位,财政全额拨款,演员们能安心唱戏,不再为工资待遇发愁;传承中心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,创作排演了大量红色题材、乡村振兴、廉政文化等时代主题的精品剧目,频繁参加省市、国家级展演,让阳新采茶戏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;剧院2017年新招一批学员,纳入财政供养,解决了采茶戏后继无人的难题。
“2017年我们招录了30名12岁—14岁的孩子,送到艺术学校学习5年,今年5月,他们已回剧院实习,毕业后享受事业编制,近期正忙着下乡镇参加惠民演出呢。”费丽君一脸欣慰地说,“这批‘00后’颜值高,学艺精湛,他们会改变大众认为只有老年人才喜欢唱戏的固有认知,也相信他们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阳新采茶戏,他们是剧院最大的财富,是阳新采茶戏未来的希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