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新采茶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:柯春莲
人物档案:姓名:柯春莲 出生:1956年12月 项目:传统戏剧(阳新采茶戏) 职务:曾任阳新县采茶剧团副团长、工会主席,市级代表性传承人
她是阳新采茶戏艺苑的“金嗓子”,她的嗓音清亮、高昂、甜美,唱做俱佳,被誉为“一朵芳馨的山茶花”,她就是柯春莲,阳新县氵韦源口镇人,国家二级演员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、阳新第二届政协常委、第五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,历任阳新县采茶剧团工会主席、副团长。
退休十年,柯春莲仍然心系阳新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,剧团有需要,她随叫随到,愿为采茶戏奉献毕生的光和热。
初出茅庐唱“采茶”
1970年,14岁的柯春莲经常坐在家中庭院里挂着喇叭的大树下,痴迷听戏,悄悄自学。上学路上,务农途中,她总是大胆地、惟妙惟肖地放声歌唱。
机会总会眷顾那些有天赋的人,正在上学的柯春莲因其甜润的嗓音和轻盈的身段,被来校选拔学戏苗子的剧团老师一眼相中。此后近二年的时间,柯春莲虚心向剧团老师请教,从基本功的训练到角色分配、从分析剧情到熟悉人物性格、从道白的轻重缓急到唱腔的抑扬顿挫、从表情的喜怒哀乐到动作的疏密张弛,她是字字揣摩、句句推敲。
1974年,剧团参加全省戏剧汇演,女主角演员突然因疾失声,由于演出任务紧迫重要,18岁的柯春莲毛遂自荐临场替演,表演获得肯定。紧接着,剧团在江西省瑞昌市演出,因饰演秦香莲的女主角家中有事请假,柯春莲原本在剧中唱老旦,临时补角唱女主角“秦香莲”,演出也大获成功。
“我经常顶缺补角,什么角色都演。”柯春莲表示,平时除了勤学苦练自己的角色,其他演员排练的时候,自己也在旁边观摩学习,大大拓展了戏路。国家一级作曲李家高教授唱腔,国家二级演员向东桂、崔小牛传艺排戏,在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下,柯春莲成功地塑造出多种不同时代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,一跃成为剧团的主力演员。
“戏大如天”成名角
在柯春莲心中,戏大如天,好的演员要做到“入情入景入戏”。她曾在用竹篾子搭建的戏台上,跪了三十分钟唱《卖妙郎》,膝盖被硌得生疼;她忍着脚指甲流脓溃烂的疼痛,生动演绎《回娘家》;唱《彩虹》时,她扮演地下工作者遭受酷刑,不慎被道具刀子划伤鼻子,鲜血直流,仍继续演出……
1981年,柯春莲生下儿子,只休了56天产假,就挑着摇篮装着儿子一起下乡演出。那时,观众热情高,演出场次多,在乡下一待就是两三个月。当时,柯春莲的丈夫同在剧团工作,丈夫拉琴,她唱戏,宝宝睡着了就往服装箱里一放。儿子在上学之前,都跟着柯春莲上山下乡四处演出;上学之后,当柯春莲忙碌的时候,只有左邻右舍帮忙照顾儿子。
秦香莲、翠花女、女驸马、祝英台、三圣母……柯春莲在舞台上演出了一个个清纯典雅、热情奔放的艺术形象,在阳新可谓“家喻户晓”的名角。
她30多年来共主演大小古装戏、小品等近百余台,演出场次达万余场,多段唱腔在省广电台和央视台播放,并在每次汇演或展演中屡屡获奖。1986年,她荣获咸宁地区专业剧团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。1992年阳新县采茶剧团以《三姑出宫》参加省创作剧目展,柯春莲饰演主角三姑,获表演二等奖。1993年4月,柯春莲荣获我省艺术界最高奖项“湖北省第二届戏剧牡丹花奖”。2001年,在全省第九届百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活动中,柯春莲被评为“先进个人”。2011年,柯春莲获湖北省首届阳新采茶戏艺术节采茶戏贡献奖。
不忘初心忙传承
功成名就的当家青衣柯春莲,先后被剧团领导委任为副团长、工会主席,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谦和,她不仅精心培养剧团里的青年演员,而且放弃无数个与家人团聚的节假日,无偿到艺术学校教学生,为阳新采茶戏的传承培养新秀。
2012年,柯春莲退休,离开了舞台,她帮儿子带孩子,曾在杭州、广州等地居住。每当剧团里招生、排演剧目时,她都不远千里赶回来帮忙。
2015年,柯春莲被评为阳新采茶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2021年,柯春莲回到阳新生活,她经常去剧团,把对采茶戏的热爱和经验传递给新一代的青年演员。
“要挖掘、传承采茶戏的传统精髓,做好发扬、创新,采茶戏有很好的前景。”柯春莲表示,阳新县采茶剧团曾涌现了国家一级作曲李家高这样的杰出人才,要大力培养新一代的作曲人才接棒,把阳新采茶戏一代代传承下去。